美帝又双叒叕在打压华为了。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出公告,加大对华为的打压力度,称一切芯片只要用到了美国的技术和设备,不经美国批准就不准卖给华为。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可谓恶毒至极。一时间,国人群情激昂,愤慨者有之,悲观者也有之。
愤慨归愤慨,但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本次的封杀事件是历史的必然进程。
至于悲观,其实大可不必。如果我们理解华为那深入基因的强悍,就会明白:这家企业是不会被打倒的。
1
封杀是一种战略考量
若要为这次事件狭义地定性:
——作为人类之光、文明灯塔的蓝星第一强国,以举国之力围剿一个异乡的私人企业。
灯塔国本次的吃相可以说是十分的不讲究。当然了,川懂王从来也不是什么讲究人。
懂王此举,在美国内部也遭到了不少非议。有人认为制裁华为会令美国的企业业绩受损。更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华为这样强力的对手,才能令美国的企业在竞争中成长,最终令世界变好。美国企业应该堂堂正正地与华为决一胜负,而不是靠国家机器使绊。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懂王虽然也干过不少鲁莽事,但起码这次搞的华为包围网,并非是他个人的一时兴起,而是美国政界精英们的集体共识。打压华为,100%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你可以相信懂王“坏”,但绝不应相信政界精英“蠢”。
美国虽然从没出过皇帝,但自二战以来一直有强烈的“帝国”性质,即:美利坚之强,并非仅源于其国土之内的资源,而源于其对全球的控制与各类资源的攫取。故而,美利坚势必要维系其全球霸权,国运方可强盛。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核心战略就一直非常明显:阻止任何一个区域性强权的崛起,将一切可能挑战美国威权的存在扼杀于萌芽之中。有人可能会说,美帝太霸道了,太欺负人了。但平心静气地想想,哪个国家不希望自己的优势可以万世不衰呢,你要是美国你肯定也这么搞。这游戏就是这么玩的。
维系这霸权可不是件简单事。君不见,天下海军共一石,美利坚独占六七斗,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天天担心有人砸场子。他们担心金融霸权受到挑战、担心文化霸权受到挑战、担心政治影响力受到挑战,然而,他们最担心的是科技霸权受到挑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打击是妥妥的降维打击,若是有人能在科技上反超了美国,那么美利坚的精英们睡觉就再也不香了。
说起科技公司,中国的一票互联网公司战力颇为强横,整体实力已经不怎么虚美国的友商了,在有些方面甚至有超越。但懂王却从来没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开过炮,这原因很简单,因为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大多是应用技术(虽然他们后期也尝试了一些技术突破)。可是,华为的技术,却大不相同。
华为所掌握的,是芯片、是操作系统、是软硬件、是5G核心技术。这是最为底层的技术,无论你要发展什么应用技术,都必须建立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原本,这些技术在数十年间一直是由美国主导的,因而大家都得看美国的脸色,美国爸爸心情不好了给你技术断供,你的产业就得玩完。结果,突然间,华为(还有中兴)出现在了这片战场,甚至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美国爸爸瞬间就不开心了。
华为的能量还不止于此。科技圈的人常说,在未来,云计算将成为水电那样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将成为各个国家新基础设施的不仅仅有云计算,而是由云(云计算,例如云服务器)、管(通信管道,例如5G网络)、边(边缘计算)、端(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行业终端)等构成的信息技术基础体系。世界仅有一家企业,同时掌握了云、管、边、端的核心技术,有能力独自给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没错,这家企业就是华为。
想想看,如果有一天,许许多多的欧美企业把数据存储在华为的服务器上、运行着华为的操作系统,他们的智慧城市与工厂自动控制以及各行业应用都架构在华为的5G专网上,他们的人民用着华为的手机,靠华为的通信网络传递信息,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别的不说,信息安全问题就很会让洋大人们担忧。
此时的华为可以“不作恶”,但他无疑已经拥有了“作恶的能力”。让看着傅满洲的故事长大的洋人相信一家中国企业会不作恶,这个难度有点大。奥总统自己就闹过“棱镜门”,窃听这事儿,我人类灯塔都搞了,你中国人会不搞?“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技术霸权的现任保有者,华为的能耐有多大,它应该是再清楚不过的。如果此时美国的领导人不对华为搞些动作,我们都应该给他颁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荣誉勋章了。但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看,他作为政治家就是不及格的。
2
不封杀,便不可能打倒
有人会说,可你美国是秩序的制订者、道义的捍卫者,自己带头坏了规矩是怎么回事?你不应该让美国企业光明正大地打败华为么?
且不说懂王懂不懂“道义”俩儿字咋写,这要真按规矩来,光明正大地肉搏,欧美那票企业是万万打不过华为的。
华为,大家都懂,“狼性文化”这词就是为他造的。高喊“狼性文化”的企业不少,但真能把“狼性文化”做到已臻化境的,似乎只有华为这么一家企业。“你们要把公司当家,我给你付够钱,你给我往死里干”。令行禁止、没有借口,把企业搞得像军队。这一点,国外的企业学不了,中国的企业学不像。
所以,华为的执行力特别强,他的效率就是比别人高、成本就是比别人低、服务响应就是比别人快。靠着这一点,在华为的技术还不怎么行的时候,洋老爷们就干不过他。经常是爱立信、摩托罗拉费劲心思搞出一个新技术,华为紧紧跟随、快速学习,没过多久就搞出一个性能没差太多但成本低很多的产品,然后迅速地把产品规模做大、强化服务、将其产业化。结果,爱立信们一看,自己的研究结果却成就了华为的辉煌,自己反倒成了华为的研发中心了。
光是狼性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匹狼还有文化。华为是个特别注重研发的企业,公司几经磨难、两度要凉,也没能动摇任正非大力搞研发的决心,可见战略定力之强。华为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常年在10%以上的,在国际上都处于先进水平。加上华为的执行力强,版本迭代速度远高于友商,渐渐地就在技术上领先于世,且越来越难以被赶超了。
一般一家企业强到一个份儿上,能战胜它的就只有它自己了。偏偏华为还是个特别善于反思的企业,说起变革领导力也是世界一流的。1997年花费重金求助IBM改造研发生产与市场管理体系,1998年自省“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1999年喊出“华为的冬天”,2004年成立海思做备胎进行芯片研发,2008年从国外引入“铁三角”管理模式以提升面向大客户的产品营销体系,2019年成立云计算BG。这些举措无一不在显示着:华为不断走出自己舒适区,持续地“革”着自己的命。如果有人盼着这样的企业自己犯错作死,真的希望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企业是没什么逆袭的机会的,即使政府大力扶植补贴,也还是打不过华为。那怎么办?只能国家亲自下场。
原本,华为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只不过恰好进入了通信领域,又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恰好地选择了自主研发这条路。其实任正非并没有对通信行业情有独钟,2003年他曾想过把华为卖掉,转行去卖拖拉机。然而历史没有假设,现在的华为已经是代表中国最先进技术的顶尖企业,遂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这场国运之争中。

若是华为能突破美国的包围,成为”云管边端”的解决方案霸主,则美国的霸权势必受到严重挑战乃至被动摇;而若华为最终被封杀,则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则会被蒙上阴霾,甚至逐渐走向沉沦。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发展权竞争,竟在不经意间走到了交汇点,并演变为一场决定两片大陆的二十亿人民命运的残酷战争。
3
封杀了,结果还是打不倒
不过,对华为来说,这场战争虽然艰苦,却并不凶险。他100%能从这场战争中存活,并继续发展壮大、征服世界。
而且,他的胜利不需要建立在举国支持、万众摇旗的基础上。我们不应小看华为,它本来就不会死。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实际上美国能对华为打的子弹已经不多了。此次禁令,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是和美国沾上半毛钱关系的东西都不许卖你”,其措施之严厉,在历史上也不多见,脸面什么的早已舍弃。若这样的打击还不能击倒华为,再要加大力度,那就得掀桌子断交了。换言之,若是华为这次能“大难不死”,那就“必有后福”了,以后懂王再不服也只能憋着了。
而这次的打击力度,实际上是不足以杀死华为的。
本次美国卡华为脖子,主要卡的是芯片微型化技术。说得更具体些,美国不让台积电等代工厂为华为代工生产7nm芯片,华为手机所用的麒麟995、985、820,5G基站所用的天罡,5G 数据基带所用的巴龙 5000,数据中心处理器所用的鲲鹏 920、云端 AI所用的昇腾就都面临着断供风险。
但从短期来看,供给并不会马上断掉。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也有一年了,这次撕破脸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突然袭击。华为早已“高筑墙”“广积粮”,屯了大量元件以应对危机,尤其是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一两年内产能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更何况,本次“卡脖子”还有120天的缓冲期,给了华为一定的准备空间。实际上,在美国商务部发出公告的一周前,华为已经向台积电投下了 7 亿美金的晶圆订单,足以维持3-6个月的使用。
从中长期来看,到今年年底,中芯国际的12nm制程应该能投入量产了,10nm制程也在研发当中。有外媒认为,鉴于中芯国际同样在用美国研发的设备与软件,所以120天宽限期一到,他也会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但稍微对国情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外媒这个说法纯属“想多了”,无论如何,这次中芯一定是会站在华为一边的,不管代价是什么。
当然,中芯的芯片距离台积电的7nm制程差距还是不小。不过,我们从根源上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华为从此便得不到7nm制程的芯片,而只能使用10nm、12nm或14nm制程的芯片,对其产品的本质影响是什么?答案是:在产品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体积、重量、能耗将明显增加。
对于华为的手机业务来说,这个影响无疑是显著的。但对于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云服务来说,其负面影响其实并非不可接受(其实过去一年,华为早已找好了完备的替代方案)。像是交换机、服务器之类的产品,纵是体积和能耗大些,若是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仍然能对客户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实际上,除手机之外的其他产品,都或多或少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是非7nm不可。
消费者业务固然是华为今年来增长最快的业务(2015-2019年的增速都在30%以上),但毕竟不是华为的全部,在收入占比大幅增长的2019年,也仅仅是占据了半壁江山(54.41%)。在美国商务部的全力封杀下,华为的另半壁江山依旧能够继续高歌猛进,独步全球。可以预见,之后几年,华为的收入增速可能会相对下降,但业务收入不会因此一蹶不振,相反还能继续颇为滋润地活着(消费者业务的利润率本来就比运营商业务与企业业务低很多)。
我们回顾过去的一年就会发现,在美国的强力制裁下,华为的收入和利润其实都是增长的。虽然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表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了华为在2019年比年初的收入目标值有120亿美元的营收落差,但2019年华为的总营收还是达到了8588亿,比2018年增长了1376亿。2019年华为营收和毛利增速分别为19.1%和16.0%,略低于2018年的19.5%和16.8%,但高于2017年的15.7%和13.3%。2019年的净利润增长的确是放缓到了5.6%,低于18年的25.1%和17年的28.1%。但我们也要看到: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也增长了29.7%。
或许,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是打不死的鸟。的确,一个既拥有战略定力,又拥有变革勇气,还能不断反思、不断自我进化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绝无可能枯竭的。
所以,尽管此次美国比前一年加大了制裁力度,仍不足以击败华为。最终,“一切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也许,多年以后,不再是总统的懂王在看到一步步演进为巨无霸的华为时,会想起他签署封杀令的那个遥远的春天。
4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华为
记得就在不久前,网友们还在对华为的“996/007”“251事件”口诛笔伐,但美国制裁令一出,人们便不计前嫌地站在了华为的一边。毕竟,在民族命运、大是大非面前,其他龃龉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在这个关头,怎么支持华为都是不为过的。但我们也要警惕一个现象:不要因为支持华为,而挤压了其他相关民族企业的生存空间。
2019年,人们出于民族情感而纷纷购买华为手机,导致其市场份额比2018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而市场份额下滑的,不仅仅是苹果这样的海外品牌(实际上,苹果对华态度一直是非常友好的),还包括小米、OPPO、vivo这样的国产品牌。
不仅仅是消费者市场,诸多本土企业、电信运营商在进行采购设备时,也明显地更倾向与华为合作,并且尽量少压价、早付款。“支持华为就是爱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的企业主、高管甚至明确告知采购部门:“凡是华为能提供的服务,都优先采购华为。”
众所周知,华为涉及的业务范围非常广,从智能手表到风电能源应有尽有。结果,由于人们普遍的爱国热情,那些与华为有直接或间接业务交叉的本土企业便“被动”地受到了挤压,活得更加窘迫了。多数此类本土企业在2019年都面临着收入和利润较大程度的下滑。而如今,在“支持华为”的风头再度高涨的背景下,这些企业不可避免地又会受到新一轮的“误伤”与打击。
我们需要清醒地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支持华为,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产业,关系着民族命运。但此时不可做得太偏颇,为了支持华为这个民族企业,而把其他本土企业统统忽视。

的确,华为是伟大的,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靠中国3000万企业的百花齐放——即使是华为,也有它擅长的技术领域和不擅长的专业领域。根据百森咨询领导力阶段理论,华为在执行领导力与变革领导力层面已经做到无以复加,而仍在向创新领导力阶段演进。华为最核心的优势,是其研发与服务的高效,以及超强的销售执行力和产品规模化能力,而创新、创造在过去并不是华为所长。无论是云、管、边、端中的哪个领域,华为都不是最初的引领者和探索者,他的角色更接近于一个“发扬光大者”。所以华为的创新与强盛,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与强盛,实际上是非常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多样化企业的,创新并非一家企业的独舞,“争鸣”而非“独大”才能令市场更加充满活力,从而创造更为繁荣的创新生态。
在这个时期,华为作为一家巨无霸级的冠军企业,不要过度强调自己各类业务和销售数字在国内市场的增长(正常做就好),而应当加强专业专注的战略定力,聚焦于自己的核心技术领域、力出一孔,集中资源拓展全球市场、应对来自海外的挑战。同时应当有更开放的胸怀,对于非核心的领域,华为应适当地保持克制,给其他本土企业一些充分的发展空间,不要与“民”争食。
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华为在“云”“管”“边”领域上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领域也恰恰是华为最为擅长的,因为它们与华为的基因、文化有更高的匹配性。至于“端”、其他消费品领域以及一些非专长的专业领域,并非华为所专长(如果我们抛开爱国情怀的加成,华为手机从技术到体验上,并没有显著地领先小米、OPPO等竞品)。而且这些产品对国家的战略价值也要明显低于“云”“管”“边”。美国封杀的起因是华为的5G网络领先;若华为只是将手机做得好,那是万万犯不着懂王亲自下场厮杀的。
所以,无论从巩固自身竞争优势的角度,还是从国家战略、民族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为集中资源、专注与强化自己在云、管、边上的投入与布局,是更为明智的领先发展策略。
而作为国人,我们既要支持华为,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在关起门来时,又不可厚此薄彼,独爱华为,应该平等对待。
实际上,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有更多行业的更多企业,能像华为一样,在各自领域成长为代表国际一流实力的中国品牌,靠自己的创新与实力矗立于世界舞台上。这需要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而这,才是民族复兴的真正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