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战略”竞争(三):中国以守为攻的四把尖刀

前言

在之前的中美“全面战略”竞争(一)、(二)中,百森新咨询系统地阐述了中美走向全面战略竞争的背后根源、以及中国赢得竞争的两个关键胜负手。在此非常明确的宏观趋势下,中国要在未来竞争的两个关键领域占据优势,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解决好自身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才能最终占据对外竞争的优势。这就要求中国在国家战略层面,设计“先以守为攻、再转守为攻”的国家战略体系。百森新咨询称之为中国以守为攻的四个战略武器,即四把尖刀

先说几个热点旧闻

1、2020年11月3日,蚂蚁金服在上市之前被紧急暂停上市,并在此后的一年中,不断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业务剥离,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以达到符合国家金融从业管理规定。

2、2021年9月9日,工信部宣布所有平台不能禁止外部链接。这些年用户苦于被封闭在不同平台使用单一平台应用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

3、2020年10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所有平台不能要求合作方二选一。文件发布后的双十一,很多商家能在阿里、京东等各家电商平台同时上线促销;美团、饿了吗等平台也逐步取消对部分餐饮商家独家合作的要求。

4、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5、2021年10月13日,央行公开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规定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静态二维码不能直接使用,商户二维码需要转换成商业二维码继续使用,个人扫码不受影响。

上述这些热点旧闻,貌似是国家开始出手整顿各家互联网公司。这也使得整个资本市场成为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互联网大公司股价今年暴跌的不在少数,仿佛互联网行业的秋天甚至冬天来了,很多人还煞有介事地引用台词:The winter is coming!

图片

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甄别的是:去年到今年一系列的新规与法律,目的究竟是打击互联网公司?还是规范治理互联网公司?

如果是后者,那就不是秋冬来临,而是互联网行业从野蛮生长的火热盛夏,避开了泡沫与内卷的秋冬,直接进入规范治理的初春,为下一轮业务创新、发展升级的茂盛春天,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之前的文章中,百森新咨询已经透彻地剖析了全球竞争与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我们清楚知晓全面战略竞争不可避免,也已经洞察了赢得竞争的关键胜负手,那怎样才能落实呢?

不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赛,最终胜出都有一个本质规律:在洞悉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之后,先从自身入手、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根源,再设计精准的战略、以及高度专业化战术,并强力执行。就像习大大说的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因循这个本质规律,本文将系统分析与阐述两个重点:

  1. 中国国内面临的挑战
  2. 中国以守为攻的四把尖刀,即国家战略
图片

国内挑战

在中国经济与社会治理的不同发展阶段,会经历各种挑战。

除去每个阶段特有的特殊挑战之外,只要社会不间断运行着,大部分挑战都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所描述的常规挑战,属于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通用的。

这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内在本质决定的。本文不对这些数量虽多、但属于常规运行的挑战进行分析与阐述。

本节要重点阐述的,是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40余年之后,近年来逐步堆积形成的新挑战。

这些挑战的量级是重大的。如果这些挑战没有迅速得到系统性的解决,将极大地拖累中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创新升级,更会在不久的将来严重制约中国发展的国际空间。

制约中国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国内共有8大新挑战

图片

1、资产高度金融化

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大的经济泡沫化与金融风险

过往20年,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各类资产金融化,给中国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泡沫,不仅给经济运行与人民生活造成高昂成本,其高杠杆与高债务更给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还让科技与经济的下一阶段的发展遭遇了强大风险。

虽然“房住不炒”被说了好几年,但房地产产业似乎当作了耳旁风。

2、产业资本化

直线推动众多产业链环节的高度集中,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

国内外各种性质的资本,涌入数字化赋能的传统产业,虽有很多产业升级的贡献,但更假借“互联网”之名恶性竞争、抢占地盘、挤垮新旧竞争对手,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与再定价权,给市场发展带来很大浪费与内卷。

本质上,这是在瓜分旧蛋糕,而不是创造做大新蛋糕

3科技产业快餐化

直接造成科技应用产业庞大、上游高端科技创新缺失。

嗜血的资本对长期高投入、试错与失败风险大、商业变现不明确的前沿科技创新与硬核科技研发,没有真正的兴趣,也不会真正响应国家战略去长期投入。

这造成资本驱动下的科技与各产业的发展战略短视,更恶化成高端科技创新研发缺位、低端科技产业内卷。

比如:中国早期数字化技术与产品,奉行“拿来主义”。主要研发与资本都投在应用层面,原创研发较少、快速投入快速产出,既轻松又赚钱,吸引了产业创新力量都聚焦在应用层面,阻碍了对基础科技创新的投入。

4资本马太效应造成资本“垄断”

直接催生国内科技行业的垄断与生态封闭

国内资本野蛮生长、无序扩张了这些年,头部资本财团已经形成马太效应的垄断,它们投资的产业,最终形成行业垄断,造成行业山头化、产业生态更加封闭。

新兴产业的创新者与创业者只有投靠垄断资本,否则难逃碾压。

5数字化浪潮加剧贫富差距

导致越来越大的社会新风险

数字化浪潮在带来转型升级、提升效能的好处时,也让数字化产业的财富效应数倍于传统行业,这让少部分人抢占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国家倡导:先进应该带动后进、共同富裕。但现实却是数字化浪潮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催生了新的社会风险。

6、创新科技人才匮乏

促使自主科技创新步履艰难

所有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原生设计,都需要大批创造性与开拓性的高科技创新人才;长期的科技创新完全依赖于创新人才的不断输出。

而现实中却是高技能人才多、创新人才严重匮乏。担负国家战略重任的科技创新面临风险。

7、刷题应试的教育体系

造成创新人才的严重缺乏

教育是一国发展之本,过早过度地培训孩子、大量刷题式补课、唯成绩论、学校素质教育缺位等,都是扼杀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元凶。

解决技术创新的突破,需从教育改革开始。

8、年轻一代没有信仰

社会的未来一代缺乏新担当新作为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作为,而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时间与大脑都被培训、刷题、考试、游戏、追星、泛娱乐等占据,没有形成对国家、对未来的信仰。

中国四把战略尖刀

中国在过往20年中,逐步积累了举世无双的全域全产业链优势,同时又成为了全球泛数智化全产业链G2之一。

但在实现2035远景目标、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得不面临着上述8大国内新挑战。

百森新咨询认为:迅速处理这8大国内新挑战、高效利用我们的全域全产业链优势与泛数智化全产业链优势,就是中国设计与制定“先以守为攻、再转守为攻”国家战略武器的重要原则。

图片

具体而言,中国共有战略尖刀

  • 第一把战略尖刀依靠法制,规范市场竞争与社会治理体系

这里共包含5项具体措施:

  1. 加快出台各种规范市场、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快速出台了一系列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整治各类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2. 快速整治恶性竞争、市场垄断、资本无序扩张。我们看到的很多热点旧闻,都属于这个战略举措的落地实施。
  3. 整顿房地产,把科技金融纳入监管体系。我们看到的暂停蚂蚁金服上市、拆分蚂蚁金服的金融与科技业务、整顿恒大为代表的一系列房地产公司,等等,就是这个战略举措的落地实施。
  4. 重塑教育体系。始于今年夏天的“双减”政策、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教培机构改革,都是这个战略举措的落地实施。
  5. 纠偏泛娱乐化。今年以来陆续整顿游戏平台、限制青少年沉迷于游戏、重塑影视与视频的低俗化、重锤出击治理明星低俗行为,等等,都是这个战略举措的落地实施。
  • 第二把战略尖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 第三把战略尖刀网络与信息安全,确保国家安全
  • 第四把战略尖刀各类风险可控,确保赢得未来

中国以守为攻的四把战略尖刀,已经写在这里,但由于字数篇幅的考虑,我们暂时埋个伏笔,没有对第1把尖刀进行下一步的剖析,更没有对第2、第3、第4把战略尖刀进行翔实的系统阐述。

在后续发布的文章里百森新咨询会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详细阐述,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鼓励大家转发,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家与公司有针对性地布局自身发展的战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