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酒店行业洞察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做出重要部署,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我国酒店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十多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巨大。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全国旅游星级饭店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旅游星级饭店数为 7337 家、客房数 111.41万间,床位数 204.67万套。行业组织发布的《2023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 2022年12月底,我国住宿业规模达到 43万家、客房数1529.1万间。这两个数据之间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尽相同,数据结果差距较大。

住宿业总体规模的准确数据对于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投资、运营及政府行业管理都离不开科学的数据基础。基于上述背景,需要把握我国酒店业发展整体现状以及各省各地级市的酒店业发展现状,从而较为充分地把握我国酒店业基本面:在此基础上,也需要掌握我国酒店业接待游客的能力与容量,根据酒店业的规模来分析判断各地旅游发展质量。

目前官方数据主要对星级饭店进行统计。行业组织发布的《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尽管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酒店业整体市场情况,但只是基于某OTA的酒店大数据进行分析,且缺乏各地级市的酒店业数据分析。此外,全国几次经济普查中给出的住宿与餐饮业的数据分析,是把住宿与餐饮两个业态混合在一起分析,且数据仍然停留在 2013 年,较为滞后。

本报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对 OTA的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整合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数据,对我国 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00多个地级市的酒店业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把握我国酒店业(旅游住宿业)发展现状和接待能力等基本面问题提供研究报告参考,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监管和治理、酒店投资商、旅游与酒店集团等机构进行投资和运营决策提供借鉴参考。

1. 酒店行业是典型周期性行业

  • 酒店业发展取决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存在与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周期性特征。
  • 当经济运行稳定、社会发展繁荣时,经济发展带动人员流动加大,酒店需求上升,酒店供不应求带来投资回报率提升,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酒店行业。
  • 从酒店投资到开业根据不同类型酒店建设时间需要6-12个月,新店开业之后通常会有一定时间爬坡期,在这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的市场特征仍会特续。当经济增速放、对酒店投资减少、行业件过于求,部分经营效率较低的酒店逐渐出现亏损,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社会资本流出。

酒店行业的繁荣期从OCC攀升至顶峰后开始下降,受到市场繁荣刺邀,ADR加速上涨,RevPAR继续保持增长,酒店行业投资热度继续升温。从而转到酒店行业的衰退期,前期投资的酒店陆续开业释放供给,市场克争压力下OCCADR开始下降,酒店收益率走低,市场投资热度降。表调期持续性的低曾收将会驱逐抗风险能力低的酒店,市场逐渐出请,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新-轮周期开始,行业迎来复苏期。转到衰退期居民入住需求增长,带动OCC提升,ADR变 动存在一定潜后性。行业止颓后开始提升,这一时期OCC、ADR提升带动酒店业绩向好。逐利性驱动酒店业投资热度上升。再次转到繁荣期,周期循环,周而复始。

2. 我国北方各省酒店业发展现状

  • 基于 OTA上的酒店业数据(网络公开数据及市场活跃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抓取某OTA网络页面上每家酒店的名称、客房数、位置、档次(该 OTA 上给定的评星规则)等。与此同时,为了对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还在其他 OTA 网络上抽取了不同层次的城市(如西安、杭州、三亚、德州、大理)的酒店进行了分析通过比对结果显示酒店的数量差异在10%左右。因此可以认为从该 OTA 获取的数据基本是稳健和可信的。此外我们也与该OTA的高管进行了调研确认。总之,对OTA上的酒店数量进行分析,共得到31个省级(不包含港澳台)、300 多个地级市的酒店共计 49.39 万家,客房数 1810.35 万间。
  • 将得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与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数据进行核实与比对。
  • 基于 OTA 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数据两个数据来源,对酒店业数据进行合并与去重。合并与去重的过程同样采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选择酒店的名称、位置两个重要指标来进行去重,去掉两个数据库中酒店名称和位置一样的酒店,从而最终得到了我国酒店业的规模:共计 86.91万家,客房数 2888.18 万间 。
  • 这一结果与基于网络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是有较大一部分酒店是客房数在 10 间(或以下)到 20 间的规模非常小的酒店、旅馆、民宿等。这批住宿设施占有较大比例,但这些住宿设施大多数并没有上网(OTA),尤其是广大四五线城市的这类住宿设施占比更大。二是包括上述小微住宿设施在内的大量酒店住宿设施,在疫情三年内受到严重冲击而倒闭、关停、转让或暂时停业,但这一批酒店虽然倒闭、关停等暂时退出市场,但并未在相关数据库中给与剔除。对这一判断,我们选择了几个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微酒店共计 40 个左右进行电话或上网核实,发现停业、转做其他业态、倒闭(无人接听)等状态占近80%,从而印证了我们的上述判断。
  •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方法,我们对酒店业的床位数与客房数的比例、酒店的出租率等数据进行了分析。一是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发放 43 份问卷,考虑不同酒店类型,对酒店床位数和客房数进行了调查。二是对酒店行业领域的协会领导、企业一线管理者8人进行了咨询和访谈,对结果进行了归纳汇总。经过调研和分析,全国整体酒店业的床位数与客房数的比值在 1.3-1.5 之间,不同酒店的档次、类型、所在城市类型等的比值会有小幅度不同,但整体上的平均值为 1.4。酒店业的出租率我们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门发布的旅游星级饭店统计报告,结合酒店业大数据特点进行了测算。
  • 基于上述形成的两个酒店业大数据库,以及对床位数、出租率的测算,我们进一步测算出了我国酒店业的整体接待能力。

2.1 北京市酒店业发展现状

  • 酒店数量分析北京市现有酒店数量总计 9826 家,客房数量总计 436218间。
  • 酒店档次分析北京市酒店档次比重分布不均,以低端酒店为主,占据全市酒店数量的 70.16%;中端酒店占 27.59%;高端酒店仅有 2.25%。

2.2 天津市酒店业发展现状

  • 酒店数量分析天津市现有酒店数量总计 3857 家,客房数量总计 129749 间。
  • 酒店档次分析天津市酒店档次比重分布不均,以低端酒店为主,占据全市酒店数量的 83.66%;中端酒店占 14.96%;高端酒店仅有 1.38%。

2.3 河北省酒店业发展现状

  • 酒店数量分析河北省现有酒店数量总计 45405 家,酒店数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秦皇岛市 6619家、石家庄市 5461 家、保定市5107家、张家口市 4796家、承德市 4617家、邯郸市 4288家、唐山市 3941家、邢台市 2971家、沧州市 2560家、廊坊市 2512家、衡水市 1534家、雄安新区 572家、定州市252家、辛集市 175 家。其中,秦皇岛市酒店数量最多,辛集市酒店数量最少,秦皇岛市酒店数量与辛集市相比多出 6444 家。
  • 酒店客房数量分析河北省酒店现有客房数量总计 1512919间,其中石家庄市213696 间、秦皇岛市 181358 间、保定市177018、张家口市154569、邯郸市142682、唐山市133855、承德市119269间、沧州市108857间、廊坊市95639 间、邢台市 88770 间、衡水市 64455 间、雄安新区 20169 间、定州市 7045 间、辛集市5537间。石家庄市客房数量最多,辛集市客房数量最少。

3. 全国酒店供给回补较为充分

  • 2023年年机全国酒店数量为464万家,截至2023年12月3日,金国酒店数量为669万家、比2023年年初增长442%、其中,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豪华型酒店数量出2023年一月份增长49%/21%/15%/15%_
  • 头部酒店数量持续提升,第三季度,首旅酒店及华住酒店新开酒店数量增速回正,从酒店类型来看,经济型酒店增速显著离于中档、高档及豪华型酒店。
  • 全国酒店供给一方面为过去三年出清的酒店重新翻牌开业,另一方面酒店 加盟市场重新活跃,连锁酒店集团新开酒店数量同比增速回正。

4. 全国连锁酒店平均价格恢复高于预期

  • 在春节、五一节假日以及暑期出游出行需求释放的时间段,酒店入住率增长达到相对高点,十一假期酒店入住审的火爆程度不及暑期。十一节假日之后,出行进入相对淡季,但岁来年初的商旅需求提振,酒店入住率又在11月初迎来高点。
  • 节假日期间全国酒店价格平均恢复到19年同期的110%,RVPAR在暑假旺季期间恢复至19年的110%-15%,对比ADR及ReVPAR同比19年恢复程度,今年2-3月份春节期间RePAR恢复速度显袭滞后于ADR恢复速度,表现在价格率先增长,入住率滞后增长,主要因为报复性出差及出游需求的影响,五一节假日之后,ADR和 RevPAR的恢复程度基本趋于一致。

5. 酒店行业连锁化仍具提升空间

连锁酒店产业链下游主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并涉及商务和会展业:上游主要包括旅游业、互联网服务业(如携程、艺龙等)、物业提供者(如物业业主、地产开发商等)、参与具体经营管理的专业酒店运营管理公司、装修设计行业、施工行业以及家具用品生产行业。

  • 由于连锁酒店品牌相对单体酒店具有明量价格优势,相同条件下可卖出更高价格,推动各酒店集团提升加盟客房规模,加盟房业务占比持续扩大,但是连锁化率仍有提升空间。
  • 截至202303,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加盟客房数量较2018年分别增长129.9%/86.4%/40.1%,规模分别达到77.2/99.2/40.5万间,占比分别提升10.4/8.9/10.9pct5。
  • 分省份看,中档酒店平均连锁化率为39.9%,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有16个;经济型平均连镇化率为17.3%,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有21个。

6. 连锁酒店数字化与信息化交相发展

6.1 行业数字化发展进程面对挑战

连锁酒店行业数字化发展如火如荼,但行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依然呈现发展参差不齐的态势。过去5年中,营销数字化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酒店前台系统的数字化发展程度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后台管理和流程线上化,企业级系统建设、员工线上化等目标仍在过程之中。虽然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热词,但是不同的企业依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数字化发展的方向,打好基础,不跟风,做好对数字化发展目标的定义。

6.2 企业数字化水平差距较大

3年前,在《2021年中国酒店业数字化转型报告》中,我们曾提出中国酒店行业将在2026年进入数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而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我们依然秉持这一判断。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领军企业和一般性企业数字化水平和成熟度正在逐渐拉大,一批企业会率先进入数智化发展阶段,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目前依然处于数字化和信息化交相发展的阶段。

7. 连锁酒店遭遇四大挑战

7.1 酒店面临同质化的压力

随着酒店行业透明度提升、酒店市场不断成熟,各酒店管理集团 品牌特色和提供的服务日趋相同,酒店管理集团可能面临同质化的竞争压力未来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各大酒店管理集团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酒店开发压力将会加 大业绩增长迎来挑战。

7.2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很多酒店会通过竞争对手之间的人才“盗窃”等方式来引进人才,导致酒店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在酒店行业,员工普遍存在较高的工作强度和紧张的工作环境,经常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降低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7.3 线上营销能力差

酒店行业的宣传推广,多数仍然依赖于线下手段,却没有或者较少采用更为先进和全面的数字化营销工具,更不提及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创新的分销渠道和服务方式。此外,在各大OTA之间的竞争中,大部分酒店的曝光率相对较低,导致许多酒店在营销方面的成效并不理想。

7.4 连锁酒店投资信心较为不足

中国酒店行业需要头部酒管公司的标准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以达到更高的连锁化率,但考虑到中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中国酒管公司集中化发展过程或较为缓慢,在宏观经济大环境不明朗的阶段,酒店投资人对于投资酒店的信心和意愿或较为不足。

8. 连锁酒店企业的四大趋势

8.1 加盟扩张是酒店的核心

酒店管理公司授权加盟商使用自身酒店品牌,并为其提供开业选址、装修、人员培训、中央渠道订房等服务,根据约定比例收取周定的品牌管理费用和中央渠道订房 费用。轻资产模式下,酒店管理公司无需承担酒店运营成本。因此,加盟比例越高,酒店管理公司净利率越高。

8.2 中高端化成为酒店扩张主要趋势

未来我国酒店行业结构布局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酒店行业结构靠近,星现中高端酒店为主体的特征。从目前国内酒店市场结构来看,中端酒店的发展仍有发展空间,结合三大酒店集团布局倾斜,未来国内中高端酒店有望迎来中长期快速发展阶段。

8.3 国内酒店连锁化率逐渐向美国靠拢

受经济和地理原因影响,国内酒店商务需求偏多,欧洲酒店以旅游需求为主,需求结构的差异驱动中国酒店连锁化 率超越欧洲。中、美两国地理均表现幅员辽阔具有相似性,酒店需求结构较为相近,商务需求占比不会产生较大波动。未来国内酒店连锁化率会在长期逐渐向美国趋问。

  • 需求结构决定中美连锁化天花板接近

中美经济地理有一定相似性,长期酒店需求结构差异不大。同中国类似,美国国土面积大,经纬跨度广,各州尽管权力相对较大,但统一的语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各州之间的经济往来,并因此形成了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地亚哥-旧金山城三大城市群,彼此之间距离遥远,这使得长途商务旅行更为频繁,由于数据可获得性,我们采用相同方式测算美国的酒店的商务需求占比,根据1BISWORLD数据,2017年美国酒店市场规模为2002 亿美元,而根据 GBTA 数据商旅出行市场为 2922 亿美元,参考MOTUS(美国一家专门研究商务出行的机构)2019-2021年数据,酒店开支占商旅出行成本的28%34%,假设 2017年酒店支出占比在此区间内,我们推测,美国酒店总需求中,商旅需求占比为 41%-50%。美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熟,而随着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未来商旅需求占比会相对有所降低,长期来看中美酒店需求结构趋近,商务需求高占比驱动中国酒店连锁化率向美国靠近。

  • 物业供给方面,中国逊于美国
  • 静态看,美国当前酒店物业供给结构远好于中国。

美国酒店物业基础好,平均房量远高于中国。根据str数据,2021年美国酒店业平均房量为 93 间,而中国为53 间。根据数据,中国 15-29 间房的酒店客房规模为15%,70 间房以下酒店客房规模占比高达 46.6%.

  • 动态看,虽然中国的物业供给结构将改善,但较难达到美国水平。

事实上,美国早期酒店物业供给也偏小,1964年美国高速公路上有61000 家汽车旅馆(来源:《A DAY IN THE LIFE OF AMERICANWORKER》),其中大多数仅有十几个房间。但与中国不同,这些汽车旅馆多为独立建筑,且美国土地为私有制,可以按照业主意愿改造酒店(上天800米,入地800米均属业主领地),这些条件在连锁化的背景下使得美国酒店物业供给结构能够相对快速改善,而中国存量物业改造难度大于美国。中国存量小物业大多临街,位于成套商业地产中,我国土地为公有制,业主不拥有所有权,物业改造需经过政府层层审批,这可能制约存量物业改善的速度,需要部分新增物业的配合。而在新增物业方面,由于中美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纵使土地供给放开,可用于新建酒店物业的土地仍将少于美国。中国供给结构具有改善空间,但很难达到美国水平。

8.4 酒店产品将迎来新一轮升级

2020年后受疫情影响,酒店行业发展进程有所放缓,但主要酒店集团新开店速度不减、持续内部产品结构升级。参考一般酒店经营租赁期限为8-10年,预计下一轮酒店产品升级周期大约在2024-2025年逐渐进入切换阶段。

9. 连锁酒店对比欧洲市场

当需求驱动连锁化率提升,有两个方向寻找物业:1.存量物业改造;2.新增物业。

  • 短期看,在存量物业改造方面,中国单体酒店物业改造难度更小。

欧洲酒店产品结构以中端及中高端为主,中端及以上连锁品牌通常需配置大堂,电梯等公共区域以及更大的房间,欧洲小物业单体酒店房间少,空间不足,难以满足品牌方产品硬性标准。而中国当前以经济型产品为主,房间通常更小,满足基本需求即可,连锁品牌对于小物业的接受程度更高。(例如,经济型品牌尚客优的最低加盟标准是30间房)。另一方面,欧洲城市化较早,其酒店物业经历漫长发展,当前看改造成本较高。以英国为例,根据GVA数据,2018年英国一家中端酒店最便宜的单房装修改造费用为8.5-15.1万英镑(2018年英国酒店平均房价为 130.76英镑),而国内中端酒店龙头维也纳酒店2022年的单房装修改造费用仅为9-12万元人民币(平均房价为250以上)。相较于欧洲,中国酒店改造的资金门槛更低,改造性价比更高。

  • 长期来看,新增物业方面,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有提升空间且中国以多层建筑为主,有潜在高质量物业供给。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有提升空间。根据长期研究中国土地制度的蔡继明教授(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的研究,2016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占国土面积为 0.56%,远低于美国的1.6%,日本的2.8%,英国5.6%,2018年欧盟平均为5.7%,从人均来看,2016年中国人均城镇用地为119平方米,仍显著低于2000年全球平均值214平米。
  • 多年来,我国由于粮食自给率低保护耕地的原则,对于建设用地的供给控制严格。我们无法判断将来土地供给是否一定会放开,但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具有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 中欧建筑结构不同,中国有更多潜在的合适物业供给。尽管欧盟国家和中国人口密度上较为接近,人均土地资源都较为稀缺,但在单平方米的土地空间利用效率上,两者存在明显差别。欧洲城市多兴建于 18-19世纪,被时的房屋结构均偏小型(4层以下居多)为保证城市景观趋同,欧洲在城市化中新建的房屋保持了这种风格因此尽管欧洲城市建设用地的占比大,但大量的低层建筑导致了欧洲城区建筑空间不足的特点。

中国的大规模城市化起始于1970-80年代,遵循用多层建筑节约土地面积的思路。多层建筑居多的结构使得市场上潜在的优质酒店物业供给相对更多,比如闲置的写宇楼近年来就有改成酒店的趋势。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