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战略”竞争(二):竞争输赢的两个关键!

前言

在《中美“全面战略“竞争(一)》中,百森深刻剖析了中美走向”全面战略“竞争背后深藏的两个根源,洞察了中国在存量全域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以及构建新兴泛数智化全产业链的全球雄心所带来的战略竞争必然性。那么在未来长期的博弈中,中国应该把握住哪些核心关键点,才能确保竞争的胜利呢?本篇内容,百森新咨询继续为您剖析赢得竞争的两个关键胜负手

举个例子

还是先来一个抛砖引玉的小案例。

国际调研公司Canalys今年7月15日的报告中,公布了2021年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排名,小米以17%的份额超越苹果,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的19%。

小米随后在其新闻稿以及后续的市场宣传中,反复强调自己的创新研发与黑科技,使出洪荒之力来力证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与互联网公司。

不久前跟几位学者朋友聊天,聊到小米,多数都认可小米的产品,并认为小米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其实只对了一半。小米是顶尖的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整合者与使用者,也是一家科技公司没错,但却不是创新为导向的科技公司。不过小米若是能把市场宣传上拼的命放在科技研发上,没准还有点成为高科技公司的希望。

透过现象看本质:全球做手机的公司里,只有华为、苹果、三星是真正以研发为基础、且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高科技公司,他们是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创建者、塑造者、贡献者;而所有包括小米在内的其他公司,都是全球成熟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高效整合者、规模使用者。(关于小米的优势分析,我们在三个月前曾经有过一篇精辟的分析文章。后续会再刊发一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美国制裁了华为,华为依然有质量地活着;如果美国制裁小米,估计小米一夜就到崩溃边缘。透过公司的抗打击能力,不难看出科技研发核心竞争力中的C位分量。

以小见大,企业如此,国家更是如此!

很多人在分析中国的竞争力时,都会强调GDP、产品出货全球占比、国内市场规模、国际贸易额、中国特色体制等优势。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论在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任何方面,最终真正的竞争优势构建,都只取决于两个核心,即本篇要讲的两个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升两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胜负手

百森将从三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分析赢得全面战略竞争的关键:

一、 国家竞争力的两个核心

二、 提升第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胜负手

三、 提升第二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胜负手

01 国家竞争力的两个核心

国家核心竞争力,从真正竞争力的实质性决定要素进行分层剖析,我们可以清晰、精准地看到两个核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经济实力决定了科技研发投入的长期实力、经济产业链的影响力、外交的影响力、军事装备的购买力、人民幸福感、社会稳定度。

科技实力决定了经济产业链的控制力、外交的控制力、军事装备与战场的战斗力(不怕牺牲的精神固然可贵,但现代化战争早已走向视距之外的武器攻击与防御,科技实力成为军事优势的决定力量)。

日本在半导体行业对韩国限制出口几种小材料,韩国半导体产业几乎休克;美国对华为限制芯片出口,华为就得出售荣耀。中国有能力以每2年的速度建造一艘自有航母,是大型复杂造船技术的攻克;珠海航展上歼-20战机的神奇飞行控制,是矢量发动机的功劳。

所谓攻克卡脖子技术、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控,都是由科技实力决定的。

经济实力是影响力与手段,是竞争基础!

科技实力是控制力,是竞争武器!

二者缺一不可,但科技实力更重要!

经济实力是由全域产业链规模可占有市场空间来决定的

科技实力是由创新链决定的

既然中美之间已经走向“全面战略”竞争,那么,如何提升经济实力、如何升级科技实力,就成了决定竞争输赢的两个关键胜负手。

02扎深产业链,持续提升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孵化与结果。既然经济实力是由全域产业链规模、可占有市场空间来决定的,而这两个条件又是相对匹配的,那么,如何持续扩大全域产业链规模、增强市场占有的能力呢?

在成熟产业、成熟产品方面,中国的存量全域产业链已经做到全球霸主,这是由中国的对外政策开放、本地大市场、产业优惠政策、大规模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中国人的学习与勤劳等因素带来的。

要持续提升经济实力,就要夯实与强化我们的全域产业链。而控制产业链聚合、做大产业链规模的关键,在于必须将两个领域做深、做透。

1、保障上游的关键原材料供应,深度布局全球

除高科技产业之外,很多产业链的上游供应环节,都是一些基础原材料。从“供应全球”的全域产业链角度,这些原材料不论是种类还是规模,都分布在全球不同国家,不可能只在中国。

过去20年,我们已经在全球通过进口、投资收购、外交、援助等方式,持续进行原材料供应保障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更友好、更国际化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多元化投资主体(减少国资背景)进行实施;另一方面要减少原先简单的“采购运回国”模式,代之以在当地进行【资源投资+加工+部分工业品生产】的子产业链模式。这对原材料产地是一种长期的责任,并给当地带来就业与经济活力,减少很多国际政治上的阻力。

这相当于把中国的全域产业链在全球主要原材料国家进行深度布局,输出部分产业链,形成3.0版的全球化供应链布局。

  • 强化下游的大规模低成本的优质制造、快速高效的优质服务,深度布局全球

所有产业链的做大做强,最终都要通过下游的大规模低成本的优质制造、以及快速高效的优质服务来实现。这是典型的效率驱动模式,需要【学习+勤奋】来实现。

这个方面,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全球优势,无需多言。

下一步,中国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的特征,在国内、周边国家、全球三个层面重新进行梯次布局,把中国全域产业链的聚合与规模优势,从中国国内的单一布局,精细化地梯次扩展、布局在全球。

这等于在全球打造一个以中国产业力量为核心,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在三个层面进行投资与产业运营的3.0版全域产业链。这将是真正的全球全域产业链,既输出中国效率,又把产业链深扎于全球

而对中国经济实力总量的评估,将从GDP升级到GNP中国的产业实力(与财富)将分布在全球各地

03开放创新链,持续升级科技实力

在很多核心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中,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是核心技术与专利、核心元器件、核心科技材料、核心软件系统、繁茂生态系统。

先来看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高科技产品,国家层面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空间站、航空母舰、第三代战机、高超音速导弹、智慧城市治理、清洁核能等;行业层面有:云计算、5G网络、自动驾驶汽车等;生活层面有:人脸识别、智能手机、新冠疫苗等。

这些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都离不开各自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新核能技术、新生物科技、新型材料等等,更不用说更底层的基础科学。

这些控制产业链的上游尖端核心技术,本质上都是创新链!都需要通过创新链的强化布局、持续投资、不断迭代,来持续发展与升级的。

怎么才能持续提升创新链呢?

创新链跟人才质量、教育、专利保护、市场主体多元化、开放度有关。要提升创新链,两点最关键

1、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大幅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国家已经着手进行深化改革,下一步需设计好配套的措施。

2、必须推动国内、国际的创新主体多元化与开放度。不论是国资、民资、合资,都需要纳入创新链;国内、国际需要打通交流通道,引进来、走出去要双向畅通,因为创新需要多角度、多元化的人才进行探索、碰撞、发现。

对于第2点,这里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

(1) 2010年之前,百度与谷歌两大搜索引擎在国内PK正酣、发展迅速。2010年随着谷歌退出中国,百度一家独大,结果经过这么多年的封闭式发展,百度的搜索引擎已经是大家使用的鸡肋,百度的市值也早已跌出前列,与BAT的称号很不匹配。

(2) 20年前,eBay如日中天时强势进入中国,阿里成立淘宝强势迎战,一场惨烈的大仗之后,eBay宣布推出中国;后来的亚马逊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它在其他国家的主导市场地位,沦为配角。

(3) 2013年,阿里顶住所有压力与质疑,正式发布阿里云飞天“5K”系统,此后经过不断迭代升级,今天的阿里云已经是公认的世界第三。特别要说的是,飞天操作系统是完全原生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像很多其他公司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OpenStack平台开发的。

(4) 80年代末,中国率先引进世界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90年代时,全球领先的7大厂商都来到中国,赚了很多钱,但经过10多年的残酷市场竞争与洗礼之后,世界通信厂商只有4家,而中国就独占两席:华为、中兴

(5) 90年代,中国率先在电信行业进行体制改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巨头改组上市,而且开放竞争,包括虚拟运营商业务,外资也可以参与竞争。结果,由于中国市场竞争太激烈,外资、民资都不敌三家国资企业。这期间更是诞生了全球规模最大、网络质量最好的运营商:中国移动

(6) 2020年,依照深圳市政府的规划,三大运营商在10个月之内建成了3万个5G基站,开通了全球最大的城市级别的5G网络,其中深圳移动一家独立建设、开通运营了1.5万个5G基站,开创了宇宙速度。

上述所有例子,都能说明开放度是创新链持续发展与升级的助推剂。最后两个例子,强力佐证开放竞争不仅能强势牵引我们的创新链快速发展,更能带动国资企业的科技研发与运营的强大竞争力。

打个总结

想要赢得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最终胜利,两个核心关键是:一要深产业链、持续提升经济实力;二要开放创新链、持续升级科技实力

习主席在2020年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上有一句重要的话: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究其深意,本质上就是指明创新升级与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路径。

中国要实现这些战略路径,又需要哪些具体布局呢?我们将在后续发布中美“全面战略”竞争(三):中国以守为攻的四把尖刀!。敬请关注百森新咨询